What can a brain scan, or our reaction to a Caravaggio painting, reveal about the deep seat of guilt? How can reading Heidegger, or conducting experiments on rats, help us to cope with anxiety in the face of the world's economic crisis? Can ancient remedies fight sadness more effectively than anti-depressants? What does the neuroscience of acting tell us about how we feel empathy, and fall for an actor on stage? What can writing poetry tell us about how joy works? And how can a bizarre neurological syndrome or a Shakespearean sonnet explain love and intimacy? We live at a time when neuroscience is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our emotions. But is science ever enough to explain why we feel the way we feel? Giovanni Frazzetto takes us on a journey through our everyday lives and most common emotions. In each chapter, his scientific knowledge mixes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to offer a compelling account of the continual contrast between rationality and sentiment, science and poetry. And he shows us that by facing this contrast, we can more fully understand ourselves and how we feel.
How We Feel 讀書筆記生活中,我們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受到領導的責罵,整個下午都心情低落,無精打采;聽到一首喜歡的歌,勾起了往昔回憶,不禁傷感起來;和某個人鬧的很不愉快,火冒三丈,生氣了老半天;又或者和朋友去外面吃了一頓大餐,心情變得愉悅開心。
有些人是情緒的奴隸,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所以老板罵幾句,他可能第二天就遞交了辭職信;有些人有非常好的自制力,即使面臨糟糕的情況,也能夠控制住自己不發(fā)脾氣;還有些人,能夠敏銳地覺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并且善于運用這些情緒,來達到一種理想的結果,而這類人,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商高的人。
想要成為一個情緒管理高手,首先就要了解情緒是什么?情緒有哪些底層邏輯?這樣我們才能夠駕馭它。
《情緒是什么》這本書就分析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最經(jīng)常會有的七種情緒感受,分別是憤怒,內(nèi)疚,焦慮,悲傷,共情,快樂和愛。
作者對每一種情緒都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同時還從哲學、藝術等多重角度,來詮釋不同的情緒帶給我們的力量和意義,可以說整本書既有科學的理性思考,又有基于現(xiàn)實的感性共情。
這本書的作者叫喬瓦尼·弗契多,是一位意大利籍的神經(jīng)科學家。他對情緒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生物學的基礎之上,也就是通過腦神經(jīng)的運作情況,來對情緒作出更加科學的理解。
他還是歐洲神經(jīng)科學與社會網(wǎng)絡的創(chuàng)始人,撰寫的論文多次在世界級學術周刊上刊登,同時他還是一個語言天才,會說九國外語。
一、情緒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情緒的產(chǎn)生要追溯到達爾文的進化論了。
達爾文提出,人類有“趨利避害”的本性。反映在情緒上,當人們“趨向于有利的境地”時,人們?nèi)菀桩a(chǎn)生積極的、良好的情緒,比如獲得美好的食物,舒適的房子,親密的伴侶,這都是“趨利”的表現(xiàn)。
而當人們“回避不利的境地”時,中間更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不良的情緒,比如失業(yè)、分手、饑餓,都會讓人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
情緒是進化的產(chǎn)物,而不同的人“進化”的程度也不同。
我們可以假設,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大大小小的“情緒按鈕”,觸碰了這個“情緒按鈕”,會容易勾起憤怒;觸碰了另外一個“情緒按鈕”,會像得到獎賞一樣,心情變得愉悅。
有些人身上的“情緒按鈕”很多,這類人比較敏感,情感豐富,所以情緒容易此起彼伏;有些人的情感有滯后性,他的“情緒按鈕”可能相對比較少,情緒不太容易大幅波動。
情緒的產(chǎn)生,除了跟外界受到的刺激有關,也跟這個人對“所受刺激”的看法有關。比如同樣是分手,有的人覺得,沒有了愛情就活不下去,在很長的時間里都處于一種心碎低落的情緒;有的人覺得,兩個人不合適了就該分開,于是大哭一場之后,又開始新的生活,悲傷的情緒能夠得到及時的恢復。
二、焦慮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現(xiàn)代社會,焦慮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情緒。
焦慮和感冒一樣,是人在面對潛在的威脅時,身體發(fā)出的一種自然的反應,當潛在的威脅消失,比如演講前幾天很焦慮,演講結束了,焦慮情緒也就全都煙消云散了,這是正常的焦慮表現(xiàn)。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焦慮情緒持續(xù)六個月,那么這個人就從焦慮情緒,轉為比較嚴重的焦慮癥。為什么焦慮情緒可以延續(xù)這么久?
源于對不確定的、未知的持續(xù)恐懼。
焦慮癥是一種像病毒式的擴散性焦慮,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因為對一件事情的恐懼,而對其它事物也產(chǎn)生連鎖反應。
比如一個人和家人關系處理不好,就對其他的人際關系也產(chǎn)生懷疑,認為自己在其他人際關系中也將一敗涂地,把一件小事通過“恐怖化幻想”,上升為威脅到自己人生安全的大事,于是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神經(jīng)緊張、坐立不安、心慌等狀況。
那么焦慮作為一種負面情緒,對我們有沒有意義呢?
人們不會對每件事情都感到焦慮,即使真的產(chǎn)生了焦慮情緒,那么人們對不同的事情的焦慮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情商高的人善于運用情緒。善用焦慮,就是善于從焦慮的情緒中,去粗取精,發(fā)現(xiàn)我們對什么東西特別抗拒、特別害怕或者特別重視,從而有針對性地,對生活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三、快樂有哪些表現(xiàn)?快樂源自什么?
很顯然,快樂是一種積極正面的情緒,當人們快樂的時候,心情是愉悅的,身體是舒適的,大腦是活躍的。
表現(xiàn)在外部,就是人們在快樂的時候,會笑,但笑有真有假。
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真笑的時候,眼睛周圍的肌肉會收縮,眼睛會瞇起來;但假笑的人,是皮笑肉不笑,肌肉是不動的。
那快樂的時候,大腦在干什么呢?
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人的體內(nèi)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讓人產(chǎn)生美好期待的物質(zhì),它能夠刺激人體內(nèi)的“獎賞系統(tǒng)”,這個獎賞系統(tǒng)就是人體內(nèi)的“快樂中樞”,快樂就是源自這個部位。
不管是人體內(nèi),還是動物體內(nèi)都存在這個“獎賞系統(tǒng)”,很多心理學家會在動物身上做實驗,然后把得出的結論套用在人類身上,就是這個原因。
比如,把電級植入老鼠的“獎賞回路”中,盡管電流會給人帶來疼痛,但是由于老鼠大腦內(nèi)的“獎賞系統(tǒng)”被不斷觸動,老鼠變得興奮不已,老鼠甚至還主動地按壓按鈕,來尋求這種快感。
人體內(nèi)的獎賞系統(tǒng),跟前額葉皮層緊密相連,前額葉皮層是個什么東西呢?
可以理解為,人們的很多靈感,很多好的創(chuàng)意,很多抽象的理性思維,都是從那里產(chǎn)生的。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快樂的時候,能夠更好地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學習工作效率都會更高。
無論是焦慮還是快樂,都是人的情緒感受的一部分。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們籠統(tǒng)地把情緒分為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是不恰當?shù)?,因為不同的情緒對人有不同的意義??謶帧⒁钟?、焦慮都被認為是不好的,但是沒有它們也是不行的。
想要真正了解情緒,除了了解情緒的理論知識,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去感受。如同這本書的書名《how we feel》,只有自己認真去感受,去體察,去分析,去總結,才能真正破解屬于自己的情緒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