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jié)了父母需要做的各項準備、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人格、形成積極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小學一年級教育的方方面面,幫助年輕父母們了解未來的教育趨勢,為孩子設計出美好的人生!相信本書一定能幫助父母更有效、更出色地做好孩子的學前準備,為孩子未來的騰飛墊上第一塊安穩(wěn)的踏腳石。
一年級影響孩子的一生 讀書筆記一年級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做父母的,都想培養(yǎng)出這樣的孩子:
女孩大方、得體、聰慧、快樂、自信……
男孩有教養(yǎng)、行動力強、陽光、開朗、情商高……
對于小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必須注意寬基礎、綜合性、多樣性和開放性。不僅要注意課堂上的學習,還要注意課堂外的學習;不能單是學習某一學科、某一方面的知識,還應當學習多種學科、多方面的知識;不應當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應當學習社會、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知識;不單是學習知識,還應當培育能力、發(fā)展思維、鍛煉品格;不僅是學會知識,還應當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新生家長應該懷有怎樣的教育理念,引導出一個健康、快樂、好學的孩子呢?家長怎樣幫助自己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進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家長還要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成才品格、禮儀規(guī)范、學習習慣,進而全面提升孩子的各種能力。
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開始
6歲正是“主動對內(nèi)疚”到“勤奮對自卑”階段的轉(zhuǎn)折點。兒童心理上發(fā)生重要變化,由過去依賴父母和老師,受“保護”的角色,逐漸過渡到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學業(yè)、解決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
有心的家長會告訴孩子,上學后能學會更多的字,讀更多好看的書,學會算術,學會唱許多動聽的歌,學講英語,會用電腦……在那里,能結(jié)識新朋友、新老師,他們都會喜歡你。
家長首先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特別是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能對某個老師說長道短、評頭論足,因為這樣做容易使孩子不聽老師的話,甚至與老師對立,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一般來說,有見識的家長,總是在孩子的面前樹立教師的威信。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老師好的形象一旦在孩子頭腦中得以確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尊重和信任教師的情感,從而在教師指導下用心學習,奮發(fā)向上。
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測試成績的高低,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他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由于每個孩子自身情況不一樣,因此造成成績不好的原因也不同。如有的孩子成績不好是由于接受能力較差,這就需要利用多次復習的方式補缺補差;有的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太貪玩、缺乏毅力,這就需要家長嚴格要求,教育孩子認真對待學習。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引導和幫助。家長要冷靜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成績,既要鼓勵他們?nèi)〉脙?yōu)良成績,也要允許他們有失誤,要理解、尊重孩子。如果不問青紅皂白,采取打罵教育,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甚至會造成他們弄虛作假。
在家里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供孩子固定做作業(yè)的地方,桌椅高低要合適,不要在桌面上放過多與當前學習無關的東西,教會孩子用一樣取一樣,用后還原。這些好習慣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正確教養(yǎng)法不可不用
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律意識就必須從鐵的紀律抓起。同時,也要明確,既然是紀律就要嚴格遵循,不應該也沒有理由去違反和破壞它。在紀律面前一視同仁,應該成為孩子的準繩。
作為紀律,條文宜少不宜多。如果多了,反而降低了其嚴肅性和約束力,紀律也就不成其為紀律了。何況,把所有的規(guī)矩都上升為紀律,不但遏制了孩子們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而且只能培養(yǎng)出諸多“溫、良、恭、儉、讓”式的“綿羊人才”。
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非常具體的指導和規(guī)定,父母這樣做,一方面是關心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一個人在家要做好該做的事。不過,像這樣每件事都得按父母的安排、指示去行動,孩子本身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甚至逐漸養(yǎng)成依賴性。一旦有一件事沒處理好,還會怪罪父母“事先沒交代好”!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賴下成長發(fā)展,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交付給他自我決定或選擇權(quán),盡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著性子讓他自己完成;當然,在孩子需要保護或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就該給他幫助。也就是站在“安全距離”處來守護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孩子的自主獨立性和各種能力。
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引導好孩子,家長要了解孩子智力發(fā)展狀況、心理狀況和孩子的真正需要。
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買了昂貴的教學資料、學習用具也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破舊的教具也能教出靈活聰明的孩子。父母給孩子提供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基于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所建立起來的具有自主性的教育。
“多管孩子的行為,少管他的功課”才會養(yǎng)育成有自主和自制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父母的做法剛好相反。多管孩子功課,雖然能暫時讓孩子學到一些知識,但是往往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生活中并非都是歌聲與微笑。對于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怕困難,能夠開拓前進。而那些存有無病呻吟、小病大養(yǎng)、離群索居、任性固執(zhí)、花錢如流水等毛病的孩子,小時候得不到克服各種困難的鍛煉,將來脫離父母的監(jiān)護后就會感到事事不如意,到處是麻煩,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嬌生慣養(yǎng)是孩子形成不良生活習慣的直接原因,因此家長必須注意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
陪孩子多讀書,讀書使人益智而養(yǎng)性。
書是知識的寶庫,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促進他的觀察力、想象力、知識的轉(zhuǎn)換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這種習慣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讀書絕不能只為“裝門面”,而應注重充實自己、豐富自己。追蹤“流行”,只能獲得零碎的知識,對自身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沒有多大作用。
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鏡子,能隨時折射出教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交往能力、對各種事物的興趣、是否具有豐富的感情和同情心,所以,要培養(yǎng)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父母必須首先具備活潑開朗這種素質(zhì)。
培養(yǎng)孩子的交際能力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有財理,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孩子必須的東西,由我來付款,例如衣服、鞋子、食品、上學用品等。對于他自己想要的東西呢,例如玩具、糖果、時髦小玩意那些,對不起,你得自己付款。為什么呢?因為這樣的話,他才會去衡量到底他買回來的那件東西是否真的有用、有價值,不會沖動地買回來而浪費錢。
如果你能夠讓孩子及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勞動觀,你無疑是贈給孩子一件珍貴禮物:一把自給自足的金鑰匙!
需要足夠的耐心、靜心、愛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