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呂思勉先生《國學概論》《經(jīng)子解題》《先秦學術概論》《理學綱要》《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法》《史學與史籍》《中國史籍讀法》,是迄今講授國學入門門徑最全面的指導書。
國學知識大全 讀書筆記傳統(tǒng)文化文化讀書攻略。第一部分,從經(jīng)書開始。下面介紹主要的經(jīng)書的內容和種類。首先先讀《爾雅》其內容主要一部分辨別古今文學的差別,另一部分解釋文字的意義和給事物的名字下定義,所以我們要讀經(jīng)書之前,應當先讀《爾雅》,然后才能讀懂群經(jīng)。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把四書讀熟了,孝經(jīng)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jīng)這樣深奧的書?!对姟?、《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jīng),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應當仔細閱讀?!哆B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huán)變化的道理的書籍。《書經(jīng)》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tài)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jīng)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xiàn)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古代圣人著作的經(jīng)典,經(jīng)過諸先賢加以解釋意義而成為完備無缺的十三經(jīng)。左丘明著作除了《左傳》外,還有《國語》,稱為《春秋外傳》。十三經(jīng)之外再加《左傳》和《國語》便是十五經(jīng)。第二部分,經(jīng)傳都讀熟了然后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第三部分,經(jīng)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以下所敘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中國和歷史書雖然紛繁、復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后讀《漢書》。第三讀《后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jīng)書,參考《資治通鑒》,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的治亂興衰了。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自伏羲氏、神農(nóng)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后人尊稱他們?yōu)椤叭省薄|S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zhèn)涞乃?,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zhèn)涞木醣缓笕朔Q為三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jīng)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tǒng)治。商湯王起兵滅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紂王。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后延續(xù)了八百多年。我國從周朝共和之年開始有正式紀年。經(jīng)歷了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首都東遷洛陽。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后,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fā)生戰(zhàn)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zhàn)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zhàn)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戰(zhàn)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tǒng)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后,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漢高祖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xù)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后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晉朝王室南遷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北朝則指的是元魏。元魏后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楊堅重新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后隋朝滅亡,他戰(zhàn)勝了各路的反隋義軍,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統(tǒng)治近三百年,總共傳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梁相區(qū)別,歷史上稱為后梁。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趙匡胤接受了后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了十八個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南下侵擾,結果又成了南北混戰(zhàn)的局面。北方的遼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國家,自稱皇帝,最后蒙古人滅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統(tǒng)一了中國。元趄的疆域很廣大,所統(tǒng)治的領土,超過了以前的每一個朝代。然而它只維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農(nóng)民起義推翻了。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國都由金陵遷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傳了十六個皇帝,直到崇禎皇帝為止,明朝就滅亡了。明朝末年,宦官專權,天下大亂,老百姓紛紛起義,以闖王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攻破北京,迫使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最后滅亡。清軍入關后,清世祖順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亂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順治皇以后,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四位皇帝,在此期間,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較安定,國家也比較強盛。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發(fā)生了變亂,英軍挑起鴉片戰(zhàn)爭。英、法兩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法國神父被殺為由組成聯(lián)軍,直攻北京。同治、光緒皇帝以后,清朝的國勢已經(jīng)破敗不堪,當傳到第九代宣統(tǒng)皇帝時,就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tǒng)治,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憲法,成立了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