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改變》基于各種改變難題,為改變者提供了一系列思考邏輯和設計思路。在所有成功的改變中,有3個要素必不可少:理智、情感和情境。 理智。給予明確的指示,人們才知道怎么行動。如果想讓員工改變,不要說“所有人都打起精神”,而應該說“每月至少與客戶對話125次”。
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 讀后感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禮物]奇普·希思 丹·希思
◆ 人人都有精神分裂癥?弗洛伊德曾經提出,人格可以分成自私的本我和正直的超我(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自我)?,F代行為經濟學家則把兩個系統稱為計劃者和實干者。
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其杰作《象與騎象人》中使用的類比,為這兩方的對峙做出了完美的詮釋。在海特眼中,我們的情感面像一頭大象,理智面就是騎象人。 騎象人騎在大象背上,手握韁繩,儼然一副領導者模樣。但事實上,騎象人對大象的控制水平忽高忽低,并不穩(wěn)定,畢竟跟6噸重的大象比起來,騎象人顯得很渺小。
◆ 說服老板:瘋狂的手套展
理性分析的做法本身很吸引人,也有一定的說服力。斯特格納的同事由此可能會認同:徹底更新采購制度是一項重要任務——明年的重要任務。記住,如果你說服了同事的騎象人,卻沒能打動大象,那么同事就會只知道前進方向,而不會產生前進動力。或許他們的騎象人能夠暫時駕馭大象,掌握主動,但是我們知道,這樣的改變無法持久。
◆ 改變三部曲:沒錢沒勢也可以改變
想要改變某種行為,必須指揮騎象人,激勵大象,還要營造路徑。如果能夠三管齊下,即使沒錢沒勢,你也可以完成巨大的改變。唐納德·貝里克使美國醫(yī)療體系發(fā)生了改觀,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 指揮騎象人
這種負面聚焦不僅限于情緒,對于大多數事情,我們似乎都忍不住緊盯負面情況。一群心理學家閱讀了200多篇文章后得出結論:人類行為和知覺的方方面面,無不符合一條原理——“壞比好強大
◆? 制定關鍵舉措
巴里·施瓦茨在《選擇的悖論》一書中所說,當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我們將不堪重負。選擇不再帶來自由,反而會削弱自由,甚至可以說壓制自由”
◆ 行動框架改變,意味著有人要開始轉變行動方式,可能是你自己,也可能是你的團隊。先想好行動對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頭情感面的大象,一個理智面的騎象人。除了雙管齊下,還需要幫助兩者營造好環(huán)境面的路徑,使之順暢抵達終點。總之,你必須完成改變三部曲:→指揮騎象人?找到亮點:找出成功案例,復制推廣亮點。(杰里·斯特寧的越南媽媽故事、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方案)?制定關鍵舉措:無須高瞻遠矚,著眼于關鍵步驟。(低脂牛奶運動、拉美運輸4條原則)?指明目標:預先指明方向和原因大有助益。(“成為三年級學生”、英國石油公司“杜絕枯井”)→激勵大象?找到感覺:僅停留在知道層面未必能改變,必須形成感覺。(手套展、化療電子游戲、沃特斯向塔吉特員工展示服裝樣品)?縮小改變幅度:分解改變步驟,消除大象的恐懼。(“5分鐘房間拯救行動”、聯邦政府采購改革)?影響他人:建立新認同感,灌輸成長心態(tài)。(巴西拉塔員工“創(chuàng)新者”、初中生數學成績猛增)→營造路徑?調整環(huán)境:情境影響行為,設法改變環(huán)境。(機架空間取消呼叫轉接系統、亞馬遜一鍵下單功能、簡化在線工時表)?培養(yǎng)習慣:形成習慣則不費力,設法鼓勵培養(yǎng)習慣。(設定“行動觸發(fā)扳機”、節(jié)食者每天多喝兩碗湯、使用檢查清單)?召集同伴:行為有傳染力,設法號召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