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閱讀的本質(zhì)意義,探尋閱讀給人生的力量。讀書的意義究竟在哪里?如何能提升閱讀能力?提升閱讀興趣,有哪些途徑可以借鑒?閱讀力跟人際交往能力有何關(guān)聯(lián)?跟隨本書,我們一起來層層深入地探討:自我形成所必須的閱讀——塑造自我;讀書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錘煉自我;讀書是交際能力的基礎(chǔ)——拓展自我。最后在附錄部分,作者將提升人生境界及能量必讀的一百部圖書,擇其精要,呈現(xiàn)給讀者。讀書的無限樂趣與對生命的滋養(yǎng),全在此書中。
閱讀的力量 讀后感讀書的不僅拓寬視野,還能塑造自我
2011的數(shù)據(jù)的全球讀書數(shù)據(jù),以色列人為 64 本;俄國人為 55 本;美國計劃達到每年每人讀書50 本的。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讀書不足 5 本。
雖然在中國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話,但讀書依然是一小部分人的習(xí)慣。齋藤孝的《閱讀的力量》,就是這么一本介紹讀書能重塑和發(fā)展自我,還能幫助我們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書。
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畢業(yè)于東京大學(xué)法學(xué)部,并在該大學(xué)研究生院教育學(xué)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xiàn)為明治大學(xué)文學(xué)部教授。專業(yè)為教育學(xué)、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學(xué)會學(xué)習(xí)》《提問力》《規(guī)劃力》《深閱讀等。作為一名十分熱愛閱讀的教育家,他對于教授如何閱讀也充滿了熱情。
齋藤孝寫的《閱讀的力量》,就是從閱讀對我們自身的好處出發(fā),來闡述讀書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1 塑造自我
讀書就像在和精英在對話。即使跨越千年,我們也能閱讀到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論述。而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我們會不自覺的帶入。
思考這個觀點我是不是同意,為什么。就像《奇葩說》的辯論一樣,我們和作者有了隔著時空的對話。這些對話改變著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有別于閱讀之前的自己。
隨著大量的閱讀,我們也會變得更加的寬容。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會有許多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經(jīng)歷。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對他們有更多的包容。
如果不接觸這些不一樣的人和思維,我們也不會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活法。也不會因為一本書,就仗劍走天涯。
這就是閱讀帶來的自我塑造,我們即是我們所讀的一切。自我的流動,會隨著閱讀的不同而流向不同的方向。
2錘煉自我如果將閱讀變成一場游戲,那么剛開始閱讀時的沉重感就會被化解。
第一種方式,可以聽別人朗讀。讓文字通過別的方式進入大腦,語言又能增加想象力,讓閱讀變得更有趣。
第二種方式,自己朗讀。為了讓閱讀更有變化,讓知識能夠被記得更牢。在閱讀的時候進行朗讀,也是一種鍛煉自我的方式。還能在朗讀中拓寬閱讀寬度,和把握文章核心。
第三種方式,三色劃線朗讀。紅色和藍色的線劃出文章的核心和重點,綠色的線劃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這樣在重讀的時候,就能快速把握書的重點和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第四種方式,改變閱讀速度。閱讀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可以在感興趣的地方讀的慢一點,重復(fù)以前看過的觀點,或是不感興趣的地方就快速略讀。并沒有人硬性規(guī)定,非要把全書都精讀不可。
3 拓展自我我們在閱讀中看到自己,并通過自省來錘煉自我。但要形成自我并拓展自我,必須在人際交往中實踐和更新。
人際交往中,除了是漫無目的的聊天,任何形式的交往都是有主題有重點的。能夠把握溝通中的重點,就能擁有愉快高效的溝通。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動很大,而讀書這種一對一與作者之間的對話就顯得簡單多了。每位作者都有自己語言方式和節(jié)奏,通過在閱讀時練習(xí)對書中核心內(nèi)容的把握,進而運用到人際交往中,讓自己可以將溝通帶向愉快高效。
《閱讀的力量》中還提到了通過讀書會的方式,來增進人際交往的能力。組織讀書時,所有人都讀完書是能進行下去的基礎(chǔ)。通過三色讀書劃線的方法,讓所有人針對自己劃線的部分進行發(fā)言。大家還可以針對書中的內(nèi)容一起制作問題卡片。
這樣讀完書,不僅對書的內(nèi)容印象深刻,也會對討論時發(fā)生的事記憶深刻。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xué)閱讀,從字母卡片到書,很多人卻在畢業(yè)后放棄了閱讀。放棄閱讀并不是放棄讀書,而是放棄了不斷塑造自我,修煉自我和拓展自我的機會。